(原创)新冠比甲流后遗症大,甲流来势汹汹,恢复也快。
新冠放开,我家21人,有8人未阳,小儿身体最棒,是医生,放开半月,阳了。康复快两月了,至今还怕冷,遇冷流清鼻涕,室内12度,还开热风机,我今年冬天,未开取暖器,室内9度,也撑过来了,安然无恙。
除夕团聚,我未让儿孙聚餐,和老伴二人避新冠,元宵节全家聚餐,新冠疫情还未结束,出门戴口罩。大孙子不愿戴:马上就开学,终久要感染。我的观点是,能防尽防。至今还是8人未阳。
开学后,甲流来袭,大孙子初一班,有一男同学感染甲流。高烧三天,一星后上学,大孙子见面,拥抱,近距离接触。第二天也被感染,高烧39度,吐,咳,不能吃喝,小儿上班未归,我也未进孙子卧室。问一下病情,用药情况,判断不是新冠,布洛芬退烧药,和抗病毒药,抗病毒药,83元一盒。
早晨高烧退了,37度5,未退尽,分析还有炎症,小儿医疗水平,超过我了。全程都不用我操心了。
小儿媳是大孙子班主任,也被传染了,烧了两天,退烧就上班了,无后症,把二宝送到小姑家隔离,老伴也来老窝,待了一星期,大孙子十天才恢复,瘦了十多斤,也无后遗症,体能恢复很快。
老伴和二宝又回去了,小儿去总院帮忙做手术,累了,也感染甲流,高烧。老娘也感染了。又来老窝了,前次怕被感染,这次怕传染二宝,来老窝,不怕传染我?老命不值钱?
老伴躲过新冠,甲流中枪了。我至今未阳,也躲过甲流。
大宝二宝俩孙,都接种过流感疫苗。
老伴前几年都接种流感疫苗,前年65元,二儿媳是护士,付款办好手续,前年陪老伴接种,我也顺便接种流感疫苗,这是唯一一次。
去年老伴又去打流感疫苗,未帶身份证。未打流感疫苗,我身份证随身帶,不愿再打流感疫苗,涨价了,由65元涨到150元,还要付现款。医保卡刷了两盒流感中成药,至今也未用上。
我的医学知识,防疫意识,身体素质,使我躲过疫情侵扰。2023年3月22日淮南。
凡是没有权威发布的,证明疫情药物研究还没有出炉,还正在测试和研发阶段,疫情疫苗属于特殊性研究,要达到国家防疫要求标准才能投放市场,科研人员比谁都急,再急再难也得经过测试才能取得成果,这不是着急的事情,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谢谢!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找到或研制出来能够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我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疫情防控方面,重视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倡导群众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倡导居民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建议适合接种疫苗,尤其是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有在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维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运行的人员以及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职业等重点人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患者治疗方面,在基础治疗方面,患者需卧床休息、保证充分能力摄入,有效氧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检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方面,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光谱抗菌药物。经过严格“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未发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前推荐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应该在早期使用,不推荐单独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不推荐使用羟氯喹或联合使用阿奇霉素。一般是建议a-干扰素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联合使用,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也可以使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另外,免疫治疗也在探索中。
没有任何可能!
中医理论和实践中,没有病毒细菌概念,不知道病毒细菌是什么玩意儿?肯定不会有杀死或者抑制病毒的方法。
历史上,因为病毒细菌导致的恶性传染病如天花、鼠疫、伤寒、肺痨、疟疾、吸血虫病等等,中医始终没有什么作为,跟不要说新发现的艾滋、萨斯、埃博拉了。
新冠病毒这种新型疾病,中医一样不能医治。
中医声称能够通过提高免疫力来治疗各种瘟疫。其实,这根本经不起推敲。拿这次疫情为例,通过解剖尸体发现,新冠肺炎病人死亡是因为肺部通气空间被堵塞。病毒导致的炎症发作堵塞肺部。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免疫力过度防御。
中医根本不知道病毒,不知道炎症成因,以为提高免疫力会对治疗有好处。
其实恰恰相反。通过免疫力反而会更糟。
归根到底一句话,中医连对象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治疗新冠病毒?
如果我说,我能通过提高免疫力,能治疗木卫三上外星人的传染病。你们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