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种类:①皮炎湿疹类;如放射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沙土皮炎;湿疹疱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淤积性皮炎稻田皮炎药物性皮炎化妆品皮炎②病毒感染类: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汗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③色素变化及斑痣类:色素减少性皮肤病如花斑癣(汗斑)白色糠疹白癜风白化策驳病等;雀斑紫癜黑子蜘蛛痣黄褐斑多形红斑(猫眼疮)热激红斑色素痣太田痣老年斑晕痣粘膜白斑;④真菌感染类:癣灰指甲(甲癣)手癣(鹅掌风)猫癣足癣桃花癣曲霉病着色芽生菌病隐球菌病癣菌疹头癣体癣(股癣)脚癣叠瓦癣念珠菌病⑤皮肤肿瘤类:皮肤血管瘤鳞状细胞癌常见皮肤良性肿瘤老年疣神经纤维瘤表皮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皮角毛发上皮瘤皮脂腺腺瘤黑头刺痣汗管瘤皮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皮肤转移性肿瘤葡萄酒样痣淋巴管瘤皮肤骨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蕈样霉菌病皮肤癌黑色素瘤皮脂囊肿(粉瘤)恶组蕈样肉芽肿湿疹样癌;⑥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埠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包虫病血吸虫病皮肤肺吸虫病钩虫皮炎蜈蚣咬伤蜘蛛螫伤虱病毒鱼刺伤毒蛇咬伤跳蚤叮咬蜱螫伤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蜂螫伤蝎螫伤桑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海蜇皮炎蚊虫叮咬⑦毛发甲: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咬甲癖⑧遗传性皮肤埠色素失禁症蛇皮癣(鱼鳞病)⑨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肤瘙痒川崎氏病(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足菌肿无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茧)冻疮多形性日光疹褥疮狐臭脚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赘瘢痕皮肤枯萎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皮肤病的一般治疗:
1.对于一般降状况良好无全身症状能自由活动生活可自理的患者可适当进行文娱体育活动学习有关疾病的护理常识.
2.一般皮肤病患者给予正常饮食禁食使皮肤病的病情发展或加重的饮食如变应性皮肤病需禁食海鲜蛋类等食物;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禁饮浓茶酒类辛辣刺激性食物;光感性皮肤曹免日晒忌食紫云英油菜田螺等;疱疹样皮炎禁用谷胺类食物等.
3.瘙痒症状患者劝说病人勿搔抓皮损尽量避免抓搓和热肥皂水烫洗让病人每周修剪指甲2次.瘙痒严重影响病员睡眠和情绪时酌情给予抗组胺类或镇静药物.
4.大量渗出脱屑结痂等皮肤损害的患者需用大量外用药治疗往往易污染衣服和被褥需及时更换病床与衣服使患者舒适.
5.过敏体质患者病房避免放置花草及避免接触易致敏物质.
6.光感性皮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床位不应安排靠近窗口避免日光直射否则容易促使病情恶化.
7.若皮肤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药物性皮炎皮肤肿瘤等除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外按内科常规护理防止并发症.
8.大面积皮损患者换药需注意无菌操作室温保暖以防并发症同时要掌握药量浓度避免全身湿敷或湿敷时间过长以致药物吸收中毒.
9.换药首先注意清洁创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及创面愈合.化脓感染患者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浸泡;原涂有粉剂的可用温水清洗;糊剂者可用石腊油擦去;口腔眼鼻孔周围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耳道分泌物多时可用双氧水清洁.换药后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及敷药后的舒适程度同时对换药清除的污物作焚烧或特别处理用具严格消毒对传染性皮肤病患者除以上要求外行床边隔离护理.10.性病及其它传染性病人用过的器械敷料先送消毒后清洗最后送高压消毒.一般手术病人用过的器械物品及时清洗消毒备用.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的作用有关。临床表现为头皮多脂、油腻发亮、脱屑、脱发、瘙痒、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眉或鼻翼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等。一般治疗的原则限制多糖、多脂饮食、忌饮酒及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常见的治疗药物介绍如下:
一、局部用药1、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为弱效激素,曲安奈德乳膏为中效激素,糠酸莫米松乳膏为强效激素,卤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为超强效激素。对于炎症较重的皮损,可外涂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但避免长期使用强效激素,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激素。婴幼儿宜选择作用较弱的低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制剂。2、抗菌药:如红霉素软膏、含甲硝唑、氯霉素和地塞米松乳膏、克林霉素软膏等。3、硫化硒洗剂:具有抗皮脂溢性、抗头屑、抗细菌和抗真菌及角质溶解作用。4、抗真菌制剂:抗真菌制剂如含联苯苄唑、咪康唑、酮康唑洗剂(乳膏),适用于合并真菌感染脂溢性皮炎。5、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他克莫司乳膏,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一种安全替代方法,长期使用效果更为理想。二、系统用药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治疗于皮损面积大而炎症重的病例,宜短期使用。2、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奥洛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可选择1-2种口服以缓解瘙痒症状。3、抗菌药物:炎症较重的脂溢性皮炎往往合并有细菌感染,适当应用抗菌药物有好处,如四环素类(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或克林霉素。4、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6和复合维生素B,长期内服,对本病可能有一定好处。5、免疫调节剂:如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有抗炎作用,对减少致敏源的产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6、抗雄激素药物:如螺内酯、非那雄胺,适用于雄激素性脂溢性皮炎。
7、异维A酸:有文献报告认为本病是由于表皮生长过快,角质层细胞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成熟,导致细胞核滞留角质层的结果 ,异维A酸可用于毛囊皮脂异常角化的脂溢性皮炎。
8、羟氯喹:免疫抑制剂,对于炎症较重的脂溢性皮炎有一定效果。